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老照片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【景州塔下读书时光】忆景中——83届校友薛东星

    信息发布者:杜桥镇张沙窝村
    2021-02-18 09:53:39    来源:景县同城   转载

    【景州塔下读书时光】忆景中——83届校友薛东星

    景县同城 昨天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
    图片

    心守三尺讲台,静待春暖花开

    图片
    图片
    图片


    忆景中

     

    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,提笔回忆我的母校景县中学,一种感恩和温暖的情愫在心中油然而生。1981年至1983年,我在景中度过了美好而难忘的两年时光。说美好,因为两年间与任课老师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情义;讲难忘,因为十七八岁正是身心成长、“三观”初成的人生重要a节点。
    记得当年我们的生活条件很不好,一个月九块钱的伙食费,早饭一般是实心玉米面窝头、白萝卜咸菜、玉米面粥,午饭通常是黑卷子(据说是外国返销小麦粉做成)、冬瓜汤(上面还浮着几个蜜虫子),晚饭和早饭雷同。周五午饭往往是肉包子或是肉笼,如果能挤着多打一个“机动”(即多买一个),那是我们男生最欢呼雀跃的事情(不亚于现在买彩票中奖)。入学之初,我们住的是几十人一间的大通铺,约三个月分科(我选学了文科)后,才分到七、八个人一间的简陋宿舍。数九时节,无论是教室,还是宿舍,都是仰仗煤炉取暖,倘若管理不好,就得挨冻。学习生活条件固然不好,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,学习态度是认真的,学习精神是执着的。每天早起的早自习,每间教室里不约而同传出的读书声,宛若一支雄浑悦耳的交响曲,几乎想要响彻整个县城;上课钟声一响起,同学们都会迅速跑向教室,生动地诠释了令行禁止、整齐划一的意义;晚饭后两个小时的晚自习,同学们则是鸦雀无声、苦思冥想,多少带有佛家入定的意味。现在回想起来,或许正是当年这种学习环境、学习氛围、学习条件才养成了我们这一代人自觉学习、学思结合的学习模式。

    图片


    我们的校长(山东大汉王校长)和老师们来自全国各地,有的还是全国重点院校毕业。因此,当年的景中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。他们像春蚕一样毫无保留地教授我们知识,如灯塔一般引领我们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。他们的音容笑貌、个性特点,常常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。英语老师薛章群,朴实的外表与扎实的英语功底结合得那样完美无暇;历史老师曹洪义,惊人的记忆力和融会贯通能力无人能比;政治老师申万明,严谨的教学和课下思想政治工作相得益彰;数学老师王彦扈,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幽默的教学方式效果绝佳。还记得寒冬腊月里,王老师在讲台上左右腾越,随着讲课渐入佳境,他会把小棉袄甩在一边的椅子上,动作幅度更加大起来,矫健的身形在不大的讲台上飘移;当一道难题解完,划上“#”号时,一句标志性口头语“一锅”脱口而出。同学们则在轻声浅笑中,记住了解题方法与路径。如此经典性教学,想忘都难。
    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老师们的倾情教学,同学们的用心学习,加之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,终于在1983年“黑色七月”的高考中大获胜利。我们这一届文科班有几位同学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,多数同学考取了一般院校和中专学校,全班上线率超过了90%,据说在当时的衡水地区,景中的文科高考成绩位列前茅(位次在当时的衡中之前)。这创造了景中高考史上的一次辉煌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为广大景县人民引以为豪。
    两年在历史长河中,是短暂的瞬间;在人生旅途上,也是弹指一挥间。但在景县中学读书的两年,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成为我继续求学、健康成长更高的起点。离开景中近四十年岁月里,每每看到景中的影像,总是勾起美好的回忆;每每听到景中的消息,总是牵扯敏感的神经;每每想到如今的景中,更是充满美好的憧憬。景中不仅是每一位学子少年的向往,也是见证了他们身心成长的地方,更是散落在全国的他们心灵的原乡。这正是:
     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景州塔下好时光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阳光雨露身心长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琅琅书声透小城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师情学谊润梦乡


       


           

    作者:薛东星,衡水市供销社党组成员、理事会副主任,1981年至1983年在景中文科班学习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